深圳大学创业导师:大学生创业要走出舒适区

   2018-12-28 IP属地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证券时报3830
# #
核心提示:10月23日,清晨六点半到八点,每周二例行的创业早餐会首次在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学院基地举办,几位投资人和企业家现场指导大学生
10月23日,清晨六点半到八点,每周二例行的创业早餐会首次在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学院基地举办,几位投资人和企业家现场指导大学生初创企业并传授经验。早餐会后,陈一鸣召集香港理工大学的工作人员,商讨大湾区创新学院的建设事宜,中午和学校双创学生组织三位负责人讨论即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下午他紧接着接待来自武汉某高校的负责人,向他们介绍深圳大学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园的发展现状以及学校创业创新教育的改革经验,晚上还有对合作企业面向学生常规开展的创业实战学分课程。

从深圳大学创业园工作开始,他的每一天都特别忙碌,但是对他而言,这种连轴转的日子特别充实,而且充满了挑战。在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陈一鸣从校团委的岗位转到负责深圳大学创业园的建设,担任深圳大学创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创业园工作其实也是一种创业,很符合他爱折腾的性格,能把一些创新的想法“落地”,每天都充满了激情,特别有成就感。

从学生工作投向创业大潮


1982年出生的陈一鸣和深圳大学有着不解的缘分。在本科读书期间,陈一鸣加入了大学生当兵的队伍,在部队过了两年军旅生涯之后,完成了本科经济和法律双学位的课程,2006年毕业直接留校,在团委做了很多年学生工作。当兵的经历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深圳大学的学生有个特点,商业化意识很强烈,因为地处深圳,见多识广,学生创业现象很普遍,市场化意识也是自带的,除了一些简单的兼职创业,在学校附近的桂庙商业街的一些店铺很多是学生开的。” 陈一鸣告诉记者,“从历年的数据来看,全身心投入创业的人并不多,略超百分之二,但也超过了全国高校百分之一点七的平均水平。同时,兼职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面对这样的创业热潮,深圳大学在2009年建立了深圳大学创业园,并于2016年正式成立深圳大学创业学院,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为深大的学生营造更好的创业空间。而对于陈一鸣来说,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也一头扎入了支持创新创业的大军,成为了教育部首批入库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说到深大创业园,陈一鸣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对支持政策和创业项目如数家珍。“深圳大学每年安排至少1000万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超过300万元投入创业园,通过由投资人、企业高管、孵化器负责人组成的校外专家,以完全市场化的视角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审,入园企业可给予2-2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每年可支持30-6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 他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学校在创业园总体投入超过3000万,累计支持271家大学生企业,直接无偿资助创业资金1860万,团队持续创业率达到60%,创业的类型也逐步由普通创业向创新型创业和公益创业发展。”

其实对于陈一鸣自己而言,在创业园建设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内部创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学校的领导和政策都很开放,有很多创新想法都能得以实现,面对激情的大学生和创业者,自己也像打了鸡血一样拼着。而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让更多不可能的想法变成了可能。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由于深圳大学所处南山区科技园的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周边环绕着130多家上市公司,创新型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国内以及香港最优秀高校的深圳研究分院,同时还有众多校友企业家和投资人,陈一鸣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能够做一些创新的模式,嫁接资源到校内。

今年3月6日起,深大创业园在学院咖啡厅举行创业交流早餐会,利用早餐时间,一边用餐,一边进行创业交流,探讨问题的会议,入园项目可以进行小型路演,有投资人、老师、企业家做点评,目前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6期,他每期都参加。“其实早餐会的目的也是希望磨练同学们意志,坚持是创业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如果连每天早起都做不到,又何谈创业呢?”陈一鸣说。如同他在朋友圈所发:睡床的引力敌不过我们的毅力,控制了清晨便控制了人生。

此外,陈一鸣积极推动学校设置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实战”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完成课程可获得学分。所有的课程都请了企业家、高管、工程师、投资人直接上课,课程不唯考试,但特别注重过程性考核。 “这种模式在国内任何一家高校都没有,我们是首创,得益于深圳大学创业学院合理的顶层设计,校内的制度创新也就没那么难了。开课一年多以来有超过500名学生选修,效果非常好。” 陈一鸣自信满满地说:“企业把营销、技术、产品的需求,变成课程作业布置给学生,课程成果可以直接被企业吸纳,有些可以成为创业项目,学校支持企业可以投资。”

比如时下热门的游戏行业,通过和厦门吉比特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444),在创业学院开设《游戏发行到商业实战》课程,让负责游戏开发的高管上课,通过12周的课程,真正使得在校学生提前了解游戏发行的实战经验,了解游戏行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为什么能创造这么惊人的产值?作为一名在校生,如何才能在在校期间通过有效的学习提前积累相关行业知识,为以后在游戏行业的大展拳脚提前做好准备。

“逼”创业团队走出校门


几年前,“超级课程表的90后创始人余佳文豪言要发给员工一个亿的利润”的事情一度将大学生创业推向舆论的热点。对于大学生创业,各界的看法不一,赞成者认为可以提高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反对者则觉得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经历和资源,很容易失败。对此哈佛商学院教授史蒂文先生曾有总结,创新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

陈一鸣则认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创业。

“在我们创业园的二楼集中了很多校内的项目,但每个企业最多只给4个卡位,发展得稍微大一点,我们就会逼他们走出校门,在外面的孵化器或者其他机构去办公。”他比喻道,“学校对于创业项目而言是个温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实际上这种保护时间越长,对他们的害处越大,温室的花朵开得再鲜艳经不起风吹雨打,一定要到市场的环境中真枪实战去打拼,强烈依靠学校资源来做生意的项目,在学校里面是做不大的,离开了学校能够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样做其实也面临一定压力,因为把好的项目留在身边,各方来参观考评时,有话可讲、有项目可介绍、脸上有光。陈一鸣一直坚持把好项目往市场推,虽然短期内有阵痛,但为了项目有更健康的发展,他仍然会坚持把创业者赶出大学校园的“舒适区”。

未来,陈一鸣将会基于深圳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的契机,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创新创业方面,努力推进与三大国际湾区内一流大学的合作,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具有全球格局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及独角兽企业……

创新创业,陈一鸣一直会在路上。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