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校友马化腾深圳创业故事

   2008-01-11 IP属地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hackhome3750
# #
核心提示:马化腾,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1993年~1998年,任润讯通信发展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
马化腾,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1993年~1998年,任润讯通信发展有限公司软件工程师。1998年,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马化腾书写了深圳版本的硅谷传奇。那只带着红领巾的小企鹅QQ一夜间风靡大江南北,改变了上亿人的沟通习惯,创造了一种网络时代的文化,引领出了一种新的营利模式。

而今,缔造这个QQ王国的马化腾一如既往的平静、内向。斯斯文文的他看起来与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的为梦想而打拼的年轻人没有任何不同。

与北京地面上的网络新贵不同,马化腾极少公开露面,也不爱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低调的表现,当然也可能是出于傲慢,因为QQ现在已经足够强大。

网络玩家

1984年就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的马化腾曾经很喜欢天文,但那毕竟有些遥远,当计算机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的生活中便有了新的主宰。

在深圳大学读计算机专业的时候,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准已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种病毒的克星,会为学校的PC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同时又经常干些将硬盘锁住的恶作剧,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在Internet还没在国内普及之前,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资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声名鹊起。回忆起那段生活,马化腾有些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很多朋友,丁磊就是他的老友。"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苦苦求生存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也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当时,许多网络界朋友的新变化令马化腾开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机会太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抓住?

1997年,马化腾首次接触ICQ,便被其独特魅力吸引,注册使用一阶段后,便发现因为ICQ对中国用户有两个致使的弱点:一为英文界面,对于推广中文用户不易;二因使用操作技术要求上有相当难度,使得ICQ在中国虽稍广,但始终不普及,大多局限于"网虫"级的高手。所以,当他在1998年考虑创业的时候,便和伙伴们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腾讯公司,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着"工程师"字样--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差点卖掉QQ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初,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给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最终谈不拢,只好告吹。--若是当时买卖谈成,哪还会有今日风靡大江南北的QQ?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它们给了QQ220万美元的投资。"当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领导者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塑就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腾讯的文化里,马化腾的认真和专注成了腾讯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支柱。目前,腾讯QQ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马化腾说:"即时通信是腾讯公司的专业领域,公司一直专心于这个领域,没有分过心。公司向用户提供的所有应用服务,都是基于即时通信这个点之上的。现在我们做到了注册用户过亿,我想这就是专注的结果。"

"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2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五年来,腾讯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工作,是国内唯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

比如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QQ族产品开发,马化腾坦言:"最初腾讯也想自己做,但是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从主体业务中分离出去,以授权形式外包出去。这样虽然要损失掉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QQ系统的完善上。而且,我们对玩具行业不熟悉,这种方式可以使我们规避掉跨行业的风险。"

2001年底,腾讯授权广州东利行公司生产、经营QQ族产品。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QQ品牌得以在不同领域延伸,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创造了网络品牌的Q文化与Q生活。

成功绝非运气

问:您早期曾经是一名程序员,从做技术到成为企业领袖,这种角色上的转变给您带来了怎样的人生体验?

马化腾:当初成立公司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亲手做一个软件,这个软件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能被广泛使用。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程序员出身的CEO在创业初期的想法,非常朴素。想到了我们就去做了,没有风险投资,也没有吸引人的商业策划书。

最初的资本全是我们几位创业者的积蓄,仅三名全职员工。因为没有钱,我们没法子大规模招人,只能凭着在业内的熟人交情,招到了几名非常优秀的技术骨干。他们是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优厚待遇到我这里来的。对这批人,我一直有着非常强烈的责任感。我需要对他们的前途负责任,但我什么时候可以兑现对他们的承诺?他们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我应该给他们一个交代。

问:当您从一般的创业伙伴成长为企业领袖后,您与团队的相处方式有变化吗?

马化腾:腾讯公司的几位创业伙伴早期都是电信行业的从业者,对于通信与互联网,可说是驾轻就熟。差不多的背景使我们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共同的目标。团队很重要,得找对一群合作伙伴,靠一个人很难成事。由于对业界比较熟悉,在技术趋势、公司发展战略、运营领域等问题上,我的判断都会比较准确。不过,做好一间具有规模的公司,仅靠一个人的能力还不够,我们有一个核心管理团队对整个公司各方面事务进行分工管理,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专家。在这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问:北京聚集了众多IT行业的精英人物,而且他们往往也是"公众人物"。相比他们,您却一直保持着比较低调的作风。为什么?

马化腾:正如腾讯崇尚共享、自由的精神,与其他创业者不同,我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而是认为团队的意义非常重要。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

一直以来,很多人将腾讯的成功,归功于运气,其实在这运气之后,靠的是腾讯的创业者们专注、务实的作风,与抓住机会的眼光与执着。

问:新经济人物中许多人都有海归背景,或者是商界精英赶着新经济的浪潮投身到IT行业,而我们看到更多成功者是从本土崛起,做技术出身,您如何看待这种"出身"的不同?

马化腾:当互联网走过了泡沫经济的时候,这个行业再也不是从国外挖几个海归派,或者是弄一笔风险投资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了。大家都开始回归于理性的思索,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对市场有着前瞻性思考和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成为了这一时期新经济的代表。

问:您是南方人,QQ书写的是深圳版的"硅谷神话",对于深圳这里IT行业的创业环境和工作氛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马化腾:互联网是没有国界和区域的地方,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虽然腾讯生于深圳,但不限于深圳。北京是腾讯重点发展的市场和区域。

问:目前,QQ的发展和您个人的事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

马化腾:对于我们这样年轻的公司来说,对企业经营模式的理性思考,还有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目前比较重要的。

马化腾的"三问"

据说,马化腾在经营中总是小心翼翼地追问自己三个问题,而这"三问"准确地揭示了马化腾的经营哲学理念。

一问:这个新的领域你是不是擅长?

竞争对手多半对商务、对利润、对资本感兴趣,却不一定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而马化腾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极端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然能高出对手一筹。

二问:如果你不做,用户会损失什么吗?

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使马化腾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其实我只是个很爱网络生活的人,知道网迷最需要什么,所以为自己和他们开发最有用的东西,如此而已。"出奇的平静,出奇的淡然。和传统行业比如张瑞敏的海尔家电不同的是,马化腾开发的产品最大受益者首先是自己,自己使用的方便。如果自己不做,用竞争对手的产品,自己和用户都有诸多不便,大家会损失乐趣、时间、金钱等等。用户所损失的,恰是马化腾苦苦追求的,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拥戴。

1999下半年,腾讯在网络寻呼系统市场上越做越大,淘到大桶"金银",然而也面临着重大选择:一方面寻呼行业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腾讯的QQ用户数达到了100万,而且还在迅猛增长。早先,QQ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的,马化腾们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充分足够的认识。而且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上,他对自己究竟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把握。当时腾讯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一方面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一方面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